查看原文
其他

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公司专栏 Ⅲ:脱虚向实:海口的战略抉择与关键空间——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

王璐 规划中国 2023-03-26

       本文为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公司2017年度业务交流会上的一篇演讲报告,感谢作者提供资源支持!

        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公司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全资企业,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规划设计公司(简介附后)自4年前组建成立以来致力于拓展规划设计创新业务,敬请关注本专栏的相关推送。


作者王璐 

毕业于清华大学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

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公司规划一所

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


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的发展。之所以选择这个议题,缘起于在做海口总规时我们发现,对于海口市未来是否要发展一定量的实体经济,政府层面至今尚无定论,还在纠结。甚至有观点认为,海口是一个发展综合服务业的城市,发展实体经济,既无必要,也不可能。那事实真是如此么?实体经济在城市发展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?我们希望在海口市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中,通过以下两方面的研究来寻找答案:一是海口这个城市,有不少的问题交织在一起,哪个是最关键的问题,我们需要识别出来;二是针对这个关键问题,哪里是解决它的关键空间,我们要把这些空间理顺。


一 海口这个城市,到底怎么回事,有什么问题

1 现象梳理

海口,大家并不陌生——位于海南岛最北端,是连接大陆的交通门户、陆岛运输中心;自然环境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是不错的;人文方面也有一些特色。海口市在国家政策上获取的优惠力度是很大的,它是全国最大特区、国际旅游岛的省会,投融资方面还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,优惠政策算比较齐全的了。

即便如此,在长期跟海口市管理层以及广大市民沟通的过程中,我们也发现,不少进取心比较强的市民,谈起海口这个城市,心中还有更高的期待。当然这是有原因的,主要原因就是,海口市的经济实力太薄弱。2015年(2014年统计数据)的时候,海口市在全国35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,GDP排名倒数第3,至2016年,这个排名下滑到倒数第2,目前还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。



拖经济后腿最严重的是海口的工业。海口的工业增加值排35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倒数第1,而且只有倒数第2的五分之一。海口的工业化是远远落后于城镇化的,工业盘子小。


且海口工业增长乏力。近些年,海口的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的增速都远远落后于GDP增速。相当于在整个海口经济总盘子当中,工业的份额是在下降的。所以,海口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这些年也在不断流失,造成了整个产业工人群体的缺乏,形成了产业工人的中端人才困境。因为工业盘子小,海口市缺乏具有独立研发能力的大企业,被生态环境吸引而来的人才,到海口之后也无事可做,最后也留不住,又造成了海口市的高端人才的困境。因为人才问题,二产发展的后劲就受到影响。

因为工业不行,对金融、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就不行,所以海口的三产主要发展的就是生活性服务业,就不高端。海口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当中,有90%以上只有初中以下的学历,我们可以想象这种第三产业的类型是什么状况。除了金融、保险等代表性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在全省占比下降之外,海口传统上引以为傲的优势部门,像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,在全省的占比也在下降。旅游业、会展业情况类似。


因为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,这两个都不好,所以海口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10%。要知道海口是一个省会城市,全国平均水平是包含了中西部地区广大贫困的县级单元,连全国平均水平都不到,确实需要引起重视。

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海口的第一产业。我们知道一个地区,第一产业要想搞得好,需要进行农业纵向一体化,就是需要龙头企业,拉动农业合作社,组织分散的农民,来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共同抵御市场风险。海口因为工业不好,没有龙头企业拉动,目前海口市注册的农业合作社中,正常运作的不足三分之一。这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,也造成了农村实用型人才的青黄不接。


于是,我们发现,海口市主城区主要发展面向外来人口的第三产业,广大村镇地区是以低水平的农业服务为主——这样,主城区和乡镇地区没有产业协同。海口市下辖的建制镇,因此也都比较均质化,没有什么成规模的大聚落。人口和资源大量集中在主城区,海口市的城乡二元结构是比较突出的。



既然资源大量集中在主城区,是否意味着海口主城区就是椰林树影、风光秀丽的理想国呢?也不尽然。因为缺钱——海口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亿出头,人均5000元钱。什么概念?海峡对面的厦门,人均12000元钱,上海人均26000元。因为城市建设资金不足,政府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实力不足。引入PPP模式进行城市建设时就出现了一些资本绑架政府的现象,城市建设存在妥协。妥协的结果就是海口市的现状建设用地呈现出比较凌乱的特征。



把海口市现状建设用地图统计成数据,我们发现了更有趣的特征:由资本方出资建设的工业、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建设用地,增速快,相对占比高;由城市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园、广场等开敞空间,增速慢,相对占比低,公建配套的能力也比较差。当然,从去年开始,海口市委市政府也在积极改善这种状况,这倒是好现象。


2 关键问题识别

我们梳理一下:海口工业总量小,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,服务业以生活性为主,比较低端。因为工业总量小,对产业工人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;对农业纵向一体化的拉动不够,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劳动生产率水平也都不高。因为服务业主要发展面向外来人口的生产性服务业,与本地村镇地区的发展脱节,城乡二元现象突出。我们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后,城市政府的税收来源主要依赖工业和服务业,这两块都不行,于是政府税收不足,城市建设资金不足,政府对城市建设的控制力不足,资本绑架城市,各种妥协之后,出现了一系列我们可以想象的城市建设中的问题。


整个分析下来,我们发现,大多数只是现象,极少数才是问题。这些环环相扣的现象当中,实体经济不振是最核心的问题。



3 战略思考

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海口应该大搞工业化呢,也不尽然,因为机会窗口已经过去了。当年海南省建省之初,海口也确立了工业立市的思路,后来因为一些政策上的摇摆,再加上金融危机等外部影响,没能实现。


时至今日,国家对海南省的要求,已经不是大搞工业化的主要地区,而是国际旅游岛。且从省内整体布局而言,工业向西,旅游向东,海口夹在中间。因此,海口主要承载的更多是综合服务职能,是海南省经济增长级和综合服务龙头的角色。


只是要发挥需要输血的综合服务职能,需要海口有自身的造血功能,需要发展一定量的无污染高端制造业,用实业支撑经济的健康发展。否则,我们前面分析的海口市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,依然是无解的。因此,我们要充分理解到,在海口,补工业的短板,是手段;增服务的长板,是目的。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难以跨越。



所以这一轮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中,我们希望多一些长远眼光,少一些短期利益;多一些对客观发展规律的尊重,少一些政策摇摆;经济上更强调避虚向实,脚踏实地,为海口夯实基础。


4 产业体系构建

怎么夯实基础,就是构建什么样的产业体系。以为海口的实业基础薄弱,我们花费了一些工夫,研究了一些案例,针对海口的产业基础和现实情况,为其构建了一套占地小、污染少、产值高的产业体系,且各个产业之间不是分散的,而是围绕几个核心,组成了有关联、有联系的系统。这里面,就包括海口要发展的一些高端制造业,以及下一步产业升级的2.5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。

二 在哪里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海口市实业发展,要怎么办

以前我们跟海口市包括海南省的一些专家沟通的时候,有一个观点比较有代表性,该观点认为,海口是岛屿城市,要素成本比大陆高10%,不适合发展实业。但是从其他类似岛屿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,岛屿不是实业发展的阻碍,关键看其对外出入口这种咽喉地区——也就是空港和海港的能力是否跟得上。这恰恰是海口的短板,阻碍了海口市实业的进一步发展。那我们要找一下原因......


1 海港空间

海口的海港效率提升不起来,主要问题出在疏港组织模式上。目前海口的疏港组织模式,是各个企业通过货代公司,在码头作业区单独设置货场,分散组织物流。我们知道,1艘货轮的运量,等于5辆火车,等于3500辆汽车。因为是企业单独组织物流,每个企业的货运量都不大,所以大多采用卡车的公路运输方式。这样就形成了对城市公路交通运输的冲击,造成了港城矛盾。另外,这种分散组织的模式,对于港前货运空间的需求量比较大,而海口港的几个港区,恰恰缺乏港前物流空间的进一步扩展的用地,这也阻碍了港口货运能力的进一步提升。


这种情况下,我们研究了一些国内外先进港口的货运组织模式,发现在港前空间不足的情况下,这些港口大多采用摆渡火车的形式,将货物从轮船直接通过铁路,运送到内陆的货运枢纽,然后再采取铁路或者公路运输,将货物分散出去。


这样启发了我们——将港区内陆既有的海口南站火车站,改组为区域物流中枢,建设直接通入港区的货运铁路,通过火车把货物运出来,降低公路运输压力。在此基础上,修建直接通入港区的高速公路,进一步快速疏解公路货运到城市外围;同时,完善次级疏港和产业联系通道,加强与外围产业园区的联系。相当于,我们用海港产业集群的空间组织模式,整合了海口的长流组团、老城经济开发区,形成高效、便捷的集疏运体系,来支持海口实业发展,使得海港地区,成为下一步支撑海口市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地区。



2 空港空间

空港方面,按照海口美兰机场的规划,到2035年,会达到近5000多万人次的旅客运量,成为一个地区性枢纽机场。


通过对美国500强企业总部几十年来分布变化的研究来看,这种规模的机场,它的空间影响、经济影响,要比国际大型枢纽机场还要强。印度直接把这种地区性枢纽机场及周边地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。因此,空港片区确实能够成为海口市下一步发展2.5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地区。我们要研究空港地区的布局模式。通过案例研究,我们发现,空港的周边地区,基本满足圈层式的布局模式。



用这个思路,我们对海口的空港地区进行的功能重组——在5公里、10公里、15公里等不同的圈层地区,安排了能够更好利用空港资源,且更有海口特色、符合海口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用地,使得该片区更好支撑海口市未来产业升级,成为向2.5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延伸的关键地区。


相当于我们用空港经济区的组织模式,整合了海口的江东组团以及周围的几个建制镇,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和服务核心。


3 城市空间结构调整

通过海港集群和空港经济区的功能组织,我们让双港从分散走向联动,也让货运交通顺利转移到了城市南部,破解了海口城市道路客货混行的矛盾,为北部城市功能的提升松了绑。同时,双港地区的效率提升也可以让海口在更大尺度上服务全省。


最终,两港地区形成了支撑海口做大、做强,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地区。两港之间,则是支撑海口做优、提质,建设首善之城的地区。


三 对城市发展的思考

最后,让我们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结束对于海口项目的分享。2017年4月20日,习总书记考察海峡对面的南宁市制造业的时候,他强调: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,我国是个大国,必须发展实体经济,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、提高制造业水平,不能脱实向虚。


海口和南宁,都是我们国家战略北部湾城市群“一核两极”的组成城市,南宁是“核心”,海口是“两极”中的一个“极”。总书记对南宁市的讲话精神,我想同样适用于海口,那就是:一个有担当的省会城市,难以简单依托旅游+房地产等虚拟经济实现长远发展。脱虚向实,脚踏实地,才是海口应有的战略抉择。


注释

①“实体经济”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。美联储将制造业、进出口、经常账、零售销售等的笼统地概括为“实体经济”。在我国,狭义理解“实体经济”,更多特指工业部门。广义理解“实体经济”,既包括农业、工业、交通通信业、商业服务业、建筑业、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部门,也包括教育、文化、知识、信息、艺术、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,金融业被排除在外。本文采取狭义理解。



笔者注:本文来自于笔者于2018年1月29日在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公司业务交流会上的分享,仅代表个人观点。


中规院(北京)规划设计公司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“国家智库”的核心力量和规划设计市场服务主体,于2014年由院选派一批优秀规划设计技术人才组建成立,拥有规划、建筑双甲资质和独立法人资格。公司的人员管理、技术标准和成果质量执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统一标准。


北京公司专家团队擅长为国家、政府和企业等客户提供各类型、各层次的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,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城乡规划建设专业领域:项目策划、空间规划、产业规划、发展战略、区域规划、总体规划、城市设计、详细规划、交通规划、旅游规划、景观设计、建筑设计、市政工程和交通工程设计等。在承担规划设计市场服务的同时,北京公司还承担着大量国家科研项目、公益事业服务和标准规范编制等重要工作。


公司致力于拓展规划设计创新业务——为城市大型综合型开发建设项目(城市新城、旅游区和产业园区等)提供包括融资规划、前期策划、规划设计和项目管理等专业服务内容的“全程一体化解决方案”。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注重引入多规合一、城市更新、城市双修、全域旅游、智慧城市、生态城市、海绵城市市政、综合管廊和水系综合治理等新理念、新技术和新方法。 


网址:www.caupd.com        

电子邮箱:caupd_bjgs@caupd.com



扫描二维码关注

点击浏览相关主题文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